
本文转自:井冈山报
赛事引客 山水留客
—— 吉安文体旅融出满城芳
9月30日至10月7日,2025井冈山红色文化音乐周举办;10月11日至13日,2025中国LCC路亚俱乐部巡回赛·万安站举行;10月17日,第九批“我的井冈行”红色研学活动落幕;10月25日至31日,2025年国际航联第十六届特技定点跳伞世界杯暨第一届特技定点跳伞亚锦赛将激情上演……
秋日的庐陵大地,红色研学热潮涌动、高端赛事轮番登场、文化传承焕新活力。一场场特色活动串联,勾勒出吉安文旅体融合发展的生动脉络,更彰显出我市文旅体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打好文旅高质量建设高水平运营攻坚战,不断培育壮大经营主体,拓展丰富消费业态,激发释放消费潜力,为文旅经济注入强劲的内生动力。数据见证亮眼成效:前三季度,全市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收入分别呈现两位数增长。国庆中秋假期,全市接待游客1065.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83.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3%和15.6%。
赛事文旅双向赋能,点燃城市热度
“进球了!”9月7日晚“赣超”吉安主场最后一场比赛现场,1.5万余名球迷的欢呼声响彻全民健身体育中心。这场草根足球赛事,不仅让本土球迷过足瘾,更吸引了不少外地球迷专程来观赛。为让赛事与文旅深度联动,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专门推出“赣超专属文旅消费券”,在“云游吉安”平台定向发放1万元补贴,覆盖餐饮、文创、景区体验等场景;能仁巷历史文化街区的商户们也主动跟进,3道本地特色菜对持票球迷免费开放,不少小吃摊主借着赛事热潮增收。
“原本一晚最多赚800元,赛事期间每晚能卖1500多元,外地球迷都说咱吉安炒粉够味!”能仁巷小吃摊主蓝方继一边打包炒粉,一边笑着说。来自宜春的球迷聂涵则带着家人看完比赛后,直奔井冈山景区:“比赛精彩,吉安人的热情更让人感动,正好趁假期逛逛红色景点,感受这里的文化底蕴。”
这样的“赛事+文旅”模式并非个例。今年以来,第十一届亚洲U17女子手球锦标赛、第十三届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大赛等50余项高水平赛事相继落地,形成“月月有赛事、季季有亮点”的格局。其中,2025四国职业篮球冠军赛吸引2万余人观赛,门票收入达150万元;“赣超”赛事更直接拉动农商文体旅消费230余万元,带动中心城区酒店入住率提升40%以上、餐饮营业额增长55%,“看赛事、游吉安”成为新潮流。
为扩大城市影响力,我市聘任30名“吉安市网络文旅推介官”,推出短剧《遇见文天祥》,单一平台浏览量超70万次;邀请欧阳娜娜、刘虹、王峰等担任文旅大使,相关宣传视频播放量破千万。尤其是《赣超吉安主场万人合唱〈映山红〉》视频,被《人民日报》、央视客户端转载,点击量超600万,让吉安的红色基因与体育激情走向全国。
业态创新激活消费,
实现“流量”变“留量”
国庆中秋假期,井冈山茨坪镇天街的特色农产品展销区,成了游客“红色打卡点”。红米、南瓜等当年红军的“充饥粮”整齐码放,旁边的文化宣讲员正讲着革命故事:“当年红军靠红米南瓜度日,却始终斗志昂扬。”游客既能拿起蒸熟的红米尝一口“井冈味道”,也能在“红军粮”主题打卡板前拍照,不少人拎着包装好的红米、南瓜干离开,“带点‘革命记忆’回家,比普通特产有意义多了。”
这样的场景,是吉安推动景区从“拼流量”向“留客群”转变的缩影。今年以来,全市重点景区通过业态创新、场景打造,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吉州窑景区以第四届“宋潮”文化旅游季为契机,打造全景沉浸式体验空间:宋街上,身着襦裙的NPC与游客对诗互动;莲池旁,漆器制作、宋代点茶等非遗技艺展示吸引游客驻足,不少人还亲手体验木叶纹盏制作。“从场景布置到互动体验,都像穿越到宋朝,孩子玩得开心,还能了解传统文化。”来自广东的游客李女士点赞道。
项目建设与业态扩容同步发力,为文旅市场注入新活力。
截至目前,吉安已签约文旅项目26个,总金额达132亿元,其中3亿元以上项目10个、10亿元以上项目2个;新培育主营业务收入400万元以上的文旅企业6家,产业集群效应逐步凸显。同时,全市新增汾酒体验旗舰店、低空热气球、马术体验等50余项特色业态,完成季度目标的200%以上;赣江水上游项目接待游客超4万人次,实现营收205万元;“庐陵好礼”品牌持续升级,推出并量产45款旅游商品,让“吉安记忆”可带可藏。
红色绿色交相辉映,
让文化“活”起来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国庆中秋假期,2025井冈山红色文化音乐周举行。7天时间里,9场音乐会跨越六城,《映山红》《十送红军》等经典红歌轮番唱响,台下观众跟着旋律轻声和唱。来自台北的观众魏宁听到《十送红军》时热泪盈眶:“我年轻时曾来井冈山采风,这些红歌承载着共同的记忆,这种感染力跨越了地域和时代。”
如今,井冈山红色文化音乐周已成为红色资源创新转化的重要平台。而“我的井冈行”红色研学活动,则让红色基因在青少年心中扎根。
自9月4日开展以来,“我的井冈行”红色研学活动吸引全市34所学校2.7万人次学生参与。同学们走进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茅坪八角楼毛泽东旧居等革命旧址,通过现场教学、军事训练及“追寻历史”“坚定信念”等六大红色主题思政课,在“信仰之行、勤学之行、奋斗之行、使命之行”中传承红色基因。“以前在课本上学习井冈山精神,现在亲身体验后,才真正明白‘坚定信念’的含义。”吉安市第三中学学生刘思雨说。
数据显示,三季度以来,全市红培人数近50万人,同比增长31.07%,红培产业向山下拓展7.6万人次,红色文旅的辐射力与影响力持续扩大。
红色文旅热度不减,绿色生态与庐陵文化也焕发新活力。吉安县横江葡萄谷里,游客们穿梭在葡萄架下采摘果实,还能体验葡萄酒酿造、农家垂钓;庐陵文化纪录片《吉泰民安》登陆央视,网络点击量超5亿次;电影《渼陂》入围2025乡村振兴主题电影名单……多元文化业态的创新,让吉安的文化底蕴愈发深厚。
从赛事引流到业态创新,从红色传承到文化焕新,吉安正以“赛事为媒、文化为魂”发展思路,持续推动文旅体产业深度融合。庐陵大地,正绘就一幅活力与底蕴、融合发展与高质量前行的新图景。
辉煌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